您的位置: 主页 > 杜鹃花小屋,孩子们的“家”
萍乡头条广告位

杜鹃花小屋,孩子们的“家”

农村留守青少年儿童,是一群特殊的孩子。由于父母双双外出务工挣钱,他们普遍存在学业失教、生活失助、心理失衡、安全失保、感情缺失等问题,已经成为需要社会各界给予特别关心的特殊群体。为了帮助农村留守青少年儿童弥补情感缺失、家庭教育缺位等问题,使这些处在人生成长关键时期的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成长,芦溪县南坑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紧紧围绕“建网络、壮队伍、创品牌”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启初志愿服务”这一品牌,以建好“杜鹃花小屋”为依托,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温馨的家。

“上下”同步,推动实践阵地规范化建设

为加强“杜鹃花小屋”的内涵建设,拓展其服务功能,在“杜鹃花小屋”建设过程中,南坑镇将每个小屋都建在留守儿童比较集中且影响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学校。以南坑镇窑下村“杜鹃花小屋”为起点,覆盖全市各县区的9家“杜鹃花小屋”高标准、高要求推进活动室建设,为留守儿童打造集“学习、生活、娱乐”为一体的温馨环境。走进窑下村“杜鹃花小屋”,干净舒适的环境吸人眼球,桌椅,音乐、美术类图书,各种体育器材,计算机、饮水机、雨伞等硬件设施一应俱全。“我们杜鹃花小屋有1名志愿者担任‘家长’,负责小屋的管理,每周末固定开展志愿关爱活动,村民可以把孩子送过来,我们有专门的志愿老师辅导作业,教孩子们画画、写书法、讲故事等。”“杜鹃花小屋”的志愿者说,“一些爷爷奶奶在家的农村留守家庭,也不用担心孩子的假期生活了。”

“纵横”联动,推动服务队伍全域化组建

在推进“杜鹃花小屋”志愿服务队伍建设中,南坑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统筹资源,以萍乡市启初关爱志愿者协会及其党支部为依托,在全镇范围内成立22个启初关爱志愿协会分会,组建以党员干部为主的机关志愿服务队,以教师、医生、农技、文艺人员为主的专业志愿服务队,以返乡创业先进人物为主的乡土志愿服务队等,构建了志愿服务“协会、分会、杜鹃花小屋、服务队”的组织网格体系。“肖艳667小时、甘小玲362小时、敖金凤805小时……”在南坑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启初关爱志愿者协会会长张敏萍展示了一摞厚厚的志愿者活动登记表及累计时数。“在杜鹃花小屋,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兴趣培养、阅读辅导、科普自护、户外采风等活动,志愿者们热情、耐心、细致的服务,得到了家长和孩子们的一致认可。”谈起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工作,张敏萍无比自豪,“不论在哪里,只要这群孩子们需要,我们就会出现在哪里!”如今,“杜鹃花小屋”志愿者也由最初的十几个志愿者参与的小队伍,发展成为600多名注册志愿者的专业服务团队,形成了以党组织为核心、志愿者为主力、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志愿服务格局。

“点面”结合,推动志愿服务项目化开展

南坑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围绕“杜鹃花小屋建设如何实现从点的突破到面的提升”这一问题,不断完善“志愿服务项目清单”。通过上门走访、服务热线、微信公众号等多渠道征集留守儿童需求,梳理出9类关注度较高的问题,并以此设计出6个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具体包括学习辅导、兴趣培养、自然科学、亲情陪伴、安全卫生、拓展游戏等。“杜鹃花小屋”以“留守不孤单、爱心助成长”为服务宗旨,以点带面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心服务。为留守青少年儿童建立个人成长档案,及时了解孩子们的成长情况;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安装“亲情”视频电脑,让他们能与外出打工的父母视频聊天,诉说自己的思念之情;开辟第二课堂,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提升综合素质。“我们并不是简单地把孩子‘关’起来,而是给他们提供一个快乐的平台,家长放心,孩子开心,是我们的初衷。”南坑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工作人员张鹏说。

南坑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在抓好“杜鹃花小屋”建设中,本着“建设一个、完善一个、服务一个、带动一片”的发展思想,组建成立了覆盖全市各县区的9家“杜鹃花小屋”,目前已为将近5000名次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提供了关爱服务,参与志愿者人数达到1000多人,受益人员超过3万人次。“周末这里可热闹了,有亲切的哥哥姐姐、叔叔阿姨,还有很多小朋友,我们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可以看书、画画,还可以在电脑上看到爸爸妈妈。”甘紫妮开心地说。不仅是孩子,村中老人们也都连连说好,“孩子平时都由我们老人照看,孩子自律能力差,作业经常完不成,不仅学习跟不上,还存在很多安全隐患。杜鹃花小屋开办以来,这些孩子都被吸引到了这里,学习变得积极主动了。”“杜鹃花小屋”深受家长和孩子们的一致认可,南坑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俨然成了留守儿童最温暖的“家”。(贺笑)

织梦58广告位
上一篇:王振美当选全国道德模范在萍乡市引起热烈反响
下一篇:上栗县:鸡冠山乡发挥公益性岗位作用为脱贫攻

您可能喜欢

回到顶部